外環河兩側密布排污口,因為其本身水動力不足,兩岸排入的污染物不斷累積,終于“積勞成疾”,成了當地有名的黑臭河道,黑臭的歷史可以上溯30年?,F在變成了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直排,生活垃圾堆放、病死牲畜等丟棄場所,上游水庫補水量有限,致使河道水體黑臭,漂浮垃圾多,水中魚類全無。采用疏浚清淤,同時補水,北引其他支流水體,并通過箱涵閘門井排水。此后,在水中增設噴水式曝氣機、加種水生植物,再在河道兩側的駁岸架設生物凈化臺,河水被定期抽到凈化臺頂部,通過“植物墻”過濾掉部分雜質后再流入河道,起到美化駁岸、凈化水質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三重效果。 其濱水空間種植了超過1萬平方米的喬木、灌木、水生植物,并配有700多平方米的親水平臺和1000多平方米的慢行透水步道,滿足市民臨水觀景、休憩等功能需求